摘要:宿州市一位知情人透露,由于宿州许多老旧小区一直没有物业管理,多年来垃圾清运费均由街道或区级环卫单位收取 ...
乃至最近依然有人提出:测准兰州市的外来风向,并在外来风向的入口处,打开一个较大的山口,让冬季外来的风能够顺利吹入市区,市内大气污染的问题就会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而细颗粒物来源十分广泛,既有火电、钢铁、水泥、燃煤锅炉等工业源的排放,又有机动车、船舶、飞机、工程机械、农机等移动源的排放,还有餐饮油烟、装修装潢等量大面广的面源排放。约50%是空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氨等气态污染物,经过复杂化学反应形成的二次细颗粒物。
据北京市环保局的空气质量日报,从12月12日持续到16日,北京的空气基本是轻微污染加强环境保护制度建设,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降低经济增长的能源和资源消耗,在生产生活中强化生态文明理念,加强政府的环境监管,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环境问题的监督治理,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举措。要求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各个领域全面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是完全必要和非常及时的。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坚持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和共同富裕。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刻不容缓。
社会蓝皮书指出,近年来,中国各种环境事件层出不穷,不仅对国民经济发展形成阻力,对社会发展及社会和谐稳定也带来了巨大的消极影响。中国网12月18日讯2012年12月1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2013年《社会蓝皮书》发布暨中国社会形势报告会在北京举行。中国不断加强保护环境的力度。
2009年11月,中国政府郑重地向全世界宣布,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1978年,中国《宪法》首次明确规定了国家保护和管理环境的职能。因此,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的精神,完善环境法制,提高全社会环境保护的意识,转变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和消费方式,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二是环境政策的核心从注重末端治理转向了防重于治。
2007年修改的《节约能源法》和2008年修改的《水污染防治法》,增加了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2002年出台的《环境影响评价法》,进一步强化了环境治理的源头控制制度。
中国为保护环境付出了巨大努力,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当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阶段,环境保护面临很大的挑战和压力。六是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国际合作。主要表现在:一是强化了国家保护和管理环境与资源的基本职能和责任。
四是重视民间组织和环保志愿者的发展和作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先后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笹川环境奖、绿色环境特别奖、全球环境领导奖、地球卫士奖等授予中国环保等部门。中国已经形成了以宪法基础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体系。五是开展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教育活动。
三是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强化了环境政策制定的公众参与机制。据统计中国目前有非政府环保组织3000多个,他们开展的各种活动,有力推动中国环保事业的进步。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保护环境,将环境保护确立为一项基本国策,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重大战略,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采取完善环境法律体系等一系列措施加强环境保护。中国顺利完成了《蒙特利尔议定书》规定的阶段性削减指标。
(作者系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副主任)。中国制定了《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节约能源法》等30多部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国务院制定或修订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50多项行政法规。中国建立了专门的环境保护机构环境保护部。比如,《环境影响评价法》对公众参与作出制度性规定。中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中国参加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等50多项涉及环境保护的国际条约。
据世界银行估计,中国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占所有发展中国家淘汰总量的50%。中国制定《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19962010年)》等文件,注重开展全国性环境宣传教育活动。
1983年,环境保护被确立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这远远高于美国和欧盟提出的减排目标。
中国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努力得到国际社会的肯定。刚结束的党的十八大第一次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的重要方面,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体现了我们党和政府对环境保护的进一步重视,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和目标
在消纳上,突破清洁能源富集地区本地消纳能力有限的制约,在全国范围内消纳清洁能源发电,减少弃风弃光弃水。在开发上,坚持大规模集中开发与分布式发展相结合,提高开发利用效率。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作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举措。随着国家的日益重视,清洁能源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和环境,已经成为能源行业新的增长点。
专家认为,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只看光伏电站、风电场、水电站建了多少还不够,上不了网,无法合理消纳,终是功亏一篑。新能源发电装机的迅速上量,使清洁能源发展的重点加快转移,并网消纳和市场化运营成为新课题。
在消纳上,在全国范围内消纳清洁能源发电,减少弃风弃光弃水。到2020年和2050年,我国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将分别达到7.5亿千瓦和21.5亿千瓦,占总装机比重分别达到37%和54%,清洁能源发电量比重分别提高到26%和42%,消耗的电煤可分别下降至28亿吨和36亿吨左右。
中国南方电网公司总经理钟俊特别提出高度重视研究调峰、调频电源与电网协调同步发展的问题,努力提高清洁能源功率预测水平,大力推进抽水蓄能电站、气电等调峰、调频性能良好的电源以及储能设施建设。清洁能源的发展方向和未来图景更加清晰明确。
经历了产业的跌宕起伏,承受着种种质疑,清洁能源依然坚定地快步发展。把建设坚强智能电网作为清洁能源发展的重要保障。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理事长刘振亚分析,我国电力目前以火电为主,如果维持现有的装机结构,电煤消耗量将分别达到32亿吨和62亿吨左右,我国的水、土地、环境、运力等资源均无法承受。必须依靠清洁能源,把清洁能源发展作为能源发展的战略重点。
到2020年和2050年,我国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将分别达到7.5亿千瓦和21.5亿千瓦,发电量比重分别提高到26%和42%。刘振亚建议,把建设坚强智能电网作为清洁能源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运行上,依托大电网,既充分利用不同区域负荷特性差异,又使风、光、水、火、核联合协调运行,实现多种能源开发的综合效益最大化。在运行上,依托大电网,充分利用不同区域负荷特性差异,使风、光、水、火、核联合协调运行,实现多种能源开发的综合效益最大化。
在近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主办的2012年中国电力企业高峰会上,与会企业一致认为,我国清洁能源已经进入全面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理事长刘振亚分析,我国电力目前以火电为主,如果维持现有的装机结构,电煤消耗量将分别达到32亿吨和62亿吨左右,我国的水、土地、环境、运力等资源均无法承受。